Question:
Answer:
對于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Yes and No”。首先是“Yes”。學習外語時,如果母語的干擾為零,那么,那門外語會跟母語學得一樣的輕松,進步也一樣的大。這就是專家為什么要提出“學外語時要忘掉母語”的真正原因。然而,這只是理論。如果專家只顧理論不顧實際,那只能是“磚家”了。這就是為什么我要說“No”了。
請想象一下:當你完全學會了母語,然后再學一門外語時,你能做到完全忘掉母語嗎?我認為一般做不到。適當借助母語,不僅無害,反而會使外語學習事半功倍。
我的一個朋友在成人ESL課堂上學習,因為老師不準查英漢字典而痛苦不堪。那個來自美國的老師就是遵循了“忘掉母語”的理論,每次三個小時的課程,這些成人學生學得如云里霧里,混混沌沌,幾乎一無所獲。比如,一個簡單的environment一詞,老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在黑板上抄了一大摞解釋:The circumstances or conditions that surround one or the totality of circumstances surrounding an organism or a group of organisms, especially the combination of external physical conditions that affect and influence the growth, development, and survival of organisms; or the complex of social and cultural conditions affecting the nature of an individual or a community.這樣的解釋本身比被解釋的詞更難,更復雜,更繞人,看得學生簡直要吐血!最后,其中的一個學生終于憋不住了,偷偷查了一下英漢字典,突然禁不住大呼:“我呸!原來這個詞是‘環境’!告訴我們‘環境’不就得了?!何苦抄這么一大堆話整我們?!”還有一次,老師教lucky一詞,比劃了半天,又是蹦又是跳,又是叫又是笑,搞了半天,學生覺得應該是“瘋狂”。但老師后來用英語解釋說這個詞等于happy。那么,學生就開始造句了——“Why are you so lucky today?”“Because my son will come back from China today.”——他們直接就把lucky當happy用了。事后他們一查字典,原來是“幸運”,根本不能跟happy劃等號呀!
因此,對于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適當借助母語是完全必要的。一味強求“忘掉母語”的學習法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好方法。讀了小學之后并且已經完全掌握母語的外語學習者必須適當借助母語方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對那些英語基礎差,基本聽不懂的學生,老師既不能讓學生忘掉母語,更不能讓自己忘掉母語,最好適當配以中文解釋;如果完全用英語授課,那實際上對這些語言弱者是一種語言暴力,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效果,甚至直接傷害了他們的信心。我相信,當他們學到一定境界時自然會忘掉母語的——比如,大學或工作后天天跟講母語的加國人打交道。